精准资助资助育人

精准资助:翻山越岭只为你

发布时间:2017-07-19 19:22   点击数:

       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进一步做好学生资助工作,7月中旬,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与部份武汉大学大学生公益协会的成员一起来到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内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较集中的地区,对当地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走访调研。另外,老师和同学们还走访了利川市教育局和市扶贫办,对当地的扶贫政策做了深入地了解。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主要通过座谈的形式深入了解实践地国家资助政策的实施情况,并向困难家庭介绍我校的资助管理体系,实现国家助学政策宣传到户,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通过走访,实践队了解、调研了实践地在库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受资助情况,并结合当地的扶贫政策,完善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及相关认定指标体系,为今后的资助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也让队员们了解资助工作、认识到资助工作的重要性。

活动路线:深入山区,实地走访
   
从武汉来到鄂西南边陲利川,5个小时的动车车程,从城区到山区,1000米左右的海拔赶走了武汉的燥热,也让大家迅速的适应了利川当地的环境。本次走访活动的范围主要以利川市为中心点,呈弧状向四周辐射,覆盖了利川市内的洞巴山、体育路、鞍山东路、岩洞湾路、丹桂园、都亭街道办事处等地,延伸至南坪乡野茶村以及谋道镇各村落。

人物剪影:虽身处困境,仍野蛮生长
    
此次活动原计划走访受助学生19人,后因天气状况恶劣,某些山区路段发生山体滑坡,公路被阻断,使我们不得不提前结束行程。最终,我们成功走访了受助学生12人。12个家庭各不相同,同样艰苦的条件让队员心情沉重,但最终留在我们脑海的却是家长们谈起孩子时那骄傲自豪的神态。
实践第一天走访的16级邓同学,小小的年纪就开始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利用假期的休息时间与高中同学一起在当地办起了补习班,贴补家用。
实践第二天,14级冉同学母亲的一席话至今仍萦绕在我耳边。对自己的生活条件应当知足,只要自己能生活下去,我们就可以多腾出一个名额,把机会留给更困难的人。言必行,行必果。她们不仅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残疾的冉爸爸刚找到一份工作,冉同学也已经步入大四,即将毕业,她们就决定退出受资助的名额,把资金留给更需要的人。质朴的语言,坚定的态度是对温暖两字最好的诠释,哪怕我们素未谋面。
   
实践第三天,一大早下着濛濛的小雨,我们坐上了前往利川市谋道镇的长途客车。平坦的公路,灰蒙的天空,大约一小时后,汽车驶入谋道镇的主干道。恰逢一,四,七的赶集日,虽是天公不作美,镇上依旧热热闹闹,人来人往。一路打听找到村村通乘坐处,可村民杠的米袋,面袋还有粮油,农副产品和生活生产用具早塞满了这被称作村村通的小面包车。无奈,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只好自己想办法找到其他交通工具去村里。
   
来到杨同学的家,门前是一棵核桃树,正值结果的时节,乒乓球大小的果子摇曳枝头。门外大雨滂沱。杨同学的父母在外打工,家中有爷爷奶奶,弟弟在读初中,爸爸的身体不太好。杨同学的爷爷奶奶家在路边的村庄里,往里走的路被大车压得泥泞不堪,对面是破旧的竹楼小学,早已废弃。听雨声滴答滴答,听老人的地方话中洋溢着对孙子的自豪。据了解杨同学一直以来学习刻苦勤奋,成绩优异。杨同学的情况也是这次走访活动大部分同学家庭情况的缩影。
    
实践第四天,连着下了一夜的雨,终于在下午天空放晴。跟着导航在利川市迂回的小巷里转过七八个弯,见到了来接我们的何同学的父亲。叔叔略胖,挽上了裤边踩着拖鞋。我们在后跟着来到了何同学的家,楼梯口何妈妈笑容灿烂热情招呼我们进屋。一家四口住在简陋的屋子里,还有弟弟在上初中,父母为了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维持生活在市里暂时租住。何叔叔身体不好,每月靠何同学从武汉寄来的药缓解病痛。尽管生活如此,何阿姨却始终不减笑容。
第五天下午,动车载着我们回到武汉,江城仍旧用它惯有的热情迎接我们。人数未变,心态却成熟了许多。在实地走访受助学生后,我们越来越明白什么是武大自强精神。物质资助是基础,精神资助才是根本,点对点资助,心对心育人,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将进一步完善让寒门学子心安。

政策探讨:精准识别,任重道远
   
走访实践第二天,实践队前往利川市教育局以及利川市资助管理中心了解情况,了解到为了切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利川市不仅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还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此外,利川市坚持每年一次的教育资助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重点对资金发放、结余情况逐一核查,促使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当地的资助为广大学子减轻了经济负担,高中资助覆盖面已相对较高。交谈结束后,实践队到达利川市扶贫办,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谈,了解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走访感想:心系家国,茁壮成长
    
利川是多民族聚居地,人们淳朴好客。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走访学生家长的热情,也感受到了村民们指路时的热心。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即使在人生地不熟的利川,走访也没有了最初想象的那样困难。
   
在这里,通过十几个家庭的故事,我们也看到了国家资助政策的成效。当然,随着资助工作的深入,也显现出很多问题。
   
路仍长,我们仍需努力,走访活动未完待续。(张芳园、季嘉敏、赵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