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资助资助育人

武汉大学健全学生资助体系 积极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教育部简报〔2022〕第54期 )

发布时间:2023-01-05 14:57   点击数:

     武汉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着力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资助工作格局。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将资助育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学校—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院”三级学生资助管理体系,落实学生资助工作责任制,优化学生资助工作全流程服务,确保学生资助工作各个环节落实到岗、精确到人。先后出台《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等10余项制度文件,着力构建“奖、贷、助、勤、补、免”六位一体、资助与育人深度融合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打造“全员覆盖、全程受助、全面受益”的学生资助工作网络,近三年来,累计资助学生19余万人次,资助金额超17.4亿元。选优配强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定期组织在岗轮训和集中培训;指导各学院落实学生资助工作专人负责,强化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院系的业务指导,每年开展2—4次“资助工作坊”培训活动,着力提升资助工作队伍专业素养和能力。坚持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公开、事务公开,鼓励师生积极对学生资助工作建言献策,不断提升资助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注重精准高效,确保资助政策落实。采取“信息采集—量化测评—综合评议—科学管理”四级筛选和“班级—学院—学校”三级评议认定模式,完善“程序规范、指标明确、动静结合”的资助对象认定方法,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确保实现“应助尽助”。探索“互联网+资助”模式,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信息数据库,建立动态调整的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努力做到资助对象精准、名额分配精准。聚焦重点困难群体,做好分层分类精准资助,着力提高学生资助工作实效;统筹做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评选工作。筹集社会资金220余万元,设立“珞珈鹏程校友励学金”,每年遴选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探索改进资金拨付和发放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实行“一院一案”,确保资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智慧资助”,完善“隐形资助”工作机制,采取定期自动打款“直通车”的方式发放资助金。针对四川泸定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紧急排查受灾学生,迅速启动专项资助计划,拨付资助资金1600余万元,及时帮助学生纾困解难。

  拓宽帮扶渠道,提升资助服务质量。积极探索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新路径,利用迎新系统提前开展新生调研,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有关情况,开辟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安心就学。设置3000余个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环境励志成才。制定《“珞珈自强”发展型资助计划实施办法》,打造“珞珈启航青年成长活动营”育人品牌,建立“学习帮”朋辈学习帮扶机制,每年投入专项经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学业提升、社会实践、综合素质培训以及访学活动等,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升能力。依托创业学院和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就业创业“一对一”指导,助力增强就业创业竞争力。支持学生自强社、大学生勤工助学服务总队等社团建设,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公益文化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强化思想引领,突出资助育人实效。坚持扶德扶智扶志并重,着力打造“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组织升国旗仪式和“在国旗下讲话”等活动,以重大纪念日等为主题,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厚植家国情怀。近5年来,每年举办“榜样珞珈”颁奖典礼,宣传和表彰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十大自强之星”等,强化颁奖典礼的仪式感和荣誉感,营造互学互促的良好氛围。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对励志典型开展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建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通过“两微一端”平台积极传播青春正能量,塑造学习榜样、争做榜样的良好风尚,推动资助育人与网络育人有机融合。聘请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组织“自强之星”开展宣讲,宣传普及国家资助政策,讲好“珞珈资助故事”,引导受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